最近一加手機 CEO 劉作虎發(fā)了一條微博宣布旗下的氫 OS 將在 5 月 28 日發(fā)布,這條看似簡單的微博,卻含沙射影地把一眾國產安卓 OS 稱為 iOS “們”。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有人站出來說這件事了,去年 10 月,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曾公開對某國產手機的抄襲提出了嚴肅的批評,并稱該公司的行為就是“盜竊”。那么究竟這些 iOS“們”到底是改了什么才像 iOS 呢?
1. 圓角矩形
圓角矩形一直以來都是 iOS 的標志,早在最初的 iOS 上,蘋果就是采用了圓角矩形的圖標設計造型,安卓在 1.0 - 2.0 仍是沿用擬物化的圖標設計。
這一個特性最具代表的就是小米 MIUI 了。
2. 毛玻璃特效
說到毛玻璃特效,其實蘋果不算是最先使用這一特性的 OS,Win 7 就有毛玻璃特效,不過對于移動端來說,蘋果在 iOS 7 上則是將這一特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可以說這也是后喬布斯時代的 iOS 的一個標志。
看看這些所謂的 OS 都是千篇一律,長一個樣。
3. 狀態(tài)欄自適應
其實簡單來說,它就是手機頂部狀態(tài)欄的顏色必須跟不同 App 界面的背景顏色一致,從而看不出狀態(tài)欄與桌面的分隔。這項特性在安卓 4.3 之前都是沒有的,而之后不少 OS 開始沿用這樣的設計,可以大大提升 UI 的整體美感,看起來更和諧。
4. 控制中心
如果說 iOS 抄襲安卓的快捷鍵,那么蘋果是把這項功能設置為上拉調出控制中心,而現在不少安卓 OS 也跟風把控制中心從下拉改為跟 iOS 一樣的上拉,下面這個 OS , iOS 用戶看著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5. Find My Phone
Find My iPhone 一直都是蘋果用戶引以為傲的功能,你看我的 iPhone 丟了,我還能看到它的位置!不少果粉把這功能當做買 iPhone 的理由,三星也很早在其 Galaxy 系列手機加入這一功能,不過鮮有人知,而且也不好用。國內把這功能做得比較好的,就屬魅族了,不過就連最近美圖手機也加入這一功能。
6. 扁平化設計以及多彩的顏色
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在 iOS 7 上首次將扁平化帶到 iOS 上,當時不少人哭天喊地地說丑,如今現在這樣的聲音幾乎已經絕跡了?;厥走^去,也證明了這種設計是成功。于是乎,一時間大部分國產安卓 OS 都沿用這樣的圖標設計,采用 iOS 彩色的設計,甚至他們連自己應該繼承的安卓 Material Design 也棄之不顧。
雖然我本人不喜歡錘子 OS,但起碼它不從眾的做法還是很值得尊重。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 OS 想要改得更像 iOS 呢?
1. 手機廠商缺乏創(chuàng)新力
近年來的發(fā)布會,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國產手機廠商所謂的向蘋果致敬,說得好聽是致敬,但你們這樣公然明目張膽地抄襲,真的好嗎?不少手機廠商都是從 0 開始做手機,這年頭,連教英語的也可以做手機...門外漢比較難對行業(yè)有深刻的認知,就像從來不懂設計的人,你讓他來做個設計,很大幾率是做不出來;就算它雇來一個設計的團隊,做決策的那個人不懂,也很難出來好的東西。
2. 大勢所趨
隨著 iPhone 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iOS 幾乎已經成為公認最好用的系統(tǒng),廠商們不得不把自己的產品改得更像 iOS ,說得好聽是讓消費者從 iPhone 轉向自身產品的時候更容易適應,其實就是給消費者提供廉價版的仿品,把用戶引向了一個自身產品體驗跟 iOS 差不多的錯覺。
3. 風險太大不如穩(wěn)妥
與其冒險開辟一條偏僻的蹊徑,不如沿用成功的案例。這也許是不少手機廠商的心聲,這也造就現在不少廠商的 OS 越來越像 iOS。因為貿貿然地使用一些非主流的設計,有著很大的風險。既然做手機本身就是風險,那么設計上少一些風險,產品也會穩(wěn)妥一些。
4. 抄襲成本更低
不需要設計師絞盡腦汁改 N 個版本熬通宵,別人的拿過來再“微創(chuàng)新”一下,就搞定了,還不會太糟糕,而且基本不用負擔專利版權之類的風險,因為 UI 是沒有專利的!
5. 風氣不好,劣幣驅逐良幣
這是一種風氣,把模仿稱為學習,把抄襲稱為致敬。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大部分國產手機的定制 UI 缺乏吸引力。而且大家都抄襲,你不抄襲你就落伍了,你的 UI/UE 反而不大能滿足用戶習慣,因為用戶用的大都是基于 Android 模仿 iOS 的 ROM 啊!所以很多廠商最終還是走上了抄襲不歸路,不抄白不抄...
最后我想說的是,你們這些手機廠商隨便把安卓改個主題和皮膚加點定制軟件就自稱為一個操作系統(tǒng)(OS),谷歌知道嗎?動不動就是東半球第一,動不動就是秒殺 iPhone ,動不動就是最好用的手機,你們真的有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嗎?